精心筹划,吹响抗旱“集结号”
“科学调水用水,全力抗旱保秋收。全县都动起来!坚决打赢这场硬仗!”县委书记郑俊华强调。
“不等不靠,科学调度,全力抓好抗旱减灾保民生各项工作。”县长徐望要求。
抗旱的集结号在全县吹响。
郑俊华深入石城镇荻洲村、汉兴村、石壁水库、沙坪镇沙坪村、肖岭乡台山水库等地调研旱情;徐望到路口、石城、沙坪等地督查抗旱救灾工作。
所有县级干部第一时间下沉,动态掌握抗旱保供和安全生产等情况,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县防指组织水利、农业农村、林业等部门组成专家巡回指导组,到各乡镇开展抗旱救灾技术指导服务工作。
8月16日,中共崇阳县委办公室、崇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《关于做好当前抗旱等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》,通知要求:
——始终保持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精神状态,进一步加强持续高温天气对生命安全健康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、农业灌溉用水、安全生产作业等方面风险的研判,严密防范。
——按照“先生活、后生产”、“先用河水后用库水”的原则,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,开源节流,优化水资源配置,确保农业生产用水、人畜饮水安全。
——县级领导下沉联系乡镇,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,分管负责人一线调度,包村包组干部一线指导,驻村工作队、各村(社区)干部严格值守,严守抗旱工作第一道防线。
——始终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进一步加强交通、非煤矿山、危化品、消防安全、森林防灭火和防溺水等重点行业领域监管,全力做好持续高温天气下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工作。
……
追云降雨,打好抗旱“主动仗”
旱情就是“命令”,来一场及时雨,对8月的崇阳至关重要。
县委、县政府提前安排部署,密切关注天气情况,为“向天借水”做足准备。县气象部门全面进入“战备”状态,加强联合会商,作业人员和设备整装待命,昼夜坚守,闻“云”而动。
“嘭”一声巨响,增雨人影火箭弹拖着亮眼的火焰冲天而起,直入云霄。片刻之后,稀稀疏疏的雨滴逐渐增大,串成密集的雨帘,落入人间。
8月16日18时,这场望眼欲穿的“喜雨”降临全县多个乡镇,连续约2个小时的降水让干渴的土地滋润起来,空气也湿润了很多。
崇阳县气象局副局长杜耀全介绍:“今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的压力和强度胜过往年,我们加强了作业部署,工作人员均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。”
据了解,这是今年来崇阳第一次成功人工增雨作业。为应对日益蔓延的旱情,按县政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命令,县气象部门安排人影作业组分为两个小分队,固定一队在旱情较重的石城镇,另一队根据天气情况在全县范围内流动作业。16日当天,崇阳县分别于18时在青山镇、19时在天城镇、20时在路口镇启动人影作业,共发射火箭弹10枚,累计降雨量达到了30到40毫米。
久旱逢甘霖。在广阔的田野里、农地里到处呈现生机。连日来因干旱而“无精打采”的农田,由于这场及时雨,转眼成了“田园牧歌”景致。
青山镇隽青农场农场主程艳告诉记者,原本她家种的60余亩西瓜、辣椒即将上市,2000余亩稻谷急需“解渴”,这场雨让“枯木逢春”,保证了上市时机,总算没辜负这一年的辛苦。
广引水源,出好抗旱“组合拳”
灾情就是命令!
救灾,全面着力。
8月14日,夕阳西垂,青山镇青灵茶韵万亩生态茶园披上了深红色的外衣,沿着茶园小道望去,远处依稀的夜幕中一辆洒水车急驰驶来,茶园负责人刘鸿霞翘首以盼的“甘露”终于到来了。
连续晴热天气,青山镇包括青灵茶韵万亩生态茶园在内的多个茶叶基地、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,部分茶树因缺水和灼伤,造成了叶子枯死。面对茶农的所急所盼,青山镇党委政府精准施策,及时调来装满水的绿化洒水车,给茶园饮上“救命水”。
面对高温,沙坪镇泉湖村党员干部请来挖机疏通沟渠上千米,让沟渠与湖塘充分相连,解决一部分农田缺水状况;同时又购买数十个水泵、上千米的水管,对沟渠灌溉不到的地方直接抽水。一系列举措,灌溉了全村1000余亩水田、700余亩高粱。
“这段时间都是高温天气,也没有下雨,蓄水池的水早就干了,今天上面的水源通了,这才来了水。”在桂花泉镇三山村十四组,邓婆婆打开自家的水龙头,清亮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入盆中。据了解,自来水的水源是镇村干部在几公里外的山里找到的,通过前期引水、铺设管道等各项工作,清亮的自来水流进了村民的家中,满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。
一流域一策、一乡(镇)一策、一库一策、一村一策、一基地一策……
在抗旱救灾保卫战中,全县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家中,田间一线去“打头阵”,科学调度水源,利用水泵抽水、疏通沟渠、运输水源等多措并举,保证群众饮水、农田灌溉,全力打赢抗旱救灾保卫战。
众志成城。全面树牢“抗大旱、抗长旱”的思想意识,全面动员、全民参与。在这场高温酷暑的炙烤中,崇阳,以更加坚决的态度、更加有力的举措,把抗旱救灾的成效映在又一个丰收年的憧憬中,千万群众的期盼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