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上通山报道:(全媒体记者 阮翀)今年入伏后,气温居高不下,40多天汗蒸无雨的日子,人畜饮水告急,农田灌溉危急。
门村30多户村民先后到村里反映许多沟渠已然干涸,部分粮食作物面临绝收,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中。7组组长夏畈村民夏福勇更是多次来到村中反映,希望村里能就近安装电机抽水。村干部通过实地考察后发现,就近安装电机取水不但成本高,取水源的水量也达不到灌溉效果,抽不了几分钟水源便会枯竭,于是否定了这个方案。如果按步就班地逐级汇报、等待批复,换来的将是全村更多作物的死亡和更多村民无水可吃的局面。
抗旱不是喊口号。如何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?村里通过多次勘察,决定从石门水库引水灌溉。石门人找水源、出劳力、铺管道、建应急取水点,用勤劳的双手向极端恶劣的旱魔“宣战”。
村委会主任夏俭河成为抗旱的指挥长。由于缺少资金,又是加急的工作,许多施工队听到后果断拒绝村里这项引水工程。夏福勇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砖匠,但一直在热心快肠的就组里灌溉问题奔忙着,夏俭河希望夏福勇牵头,监管这项惠及五个组8个自然湾的灌溉引水管道铺设工作。随后两天,村主任夏俭河利用自己在咸宁高新区办厂的人脉优势,从相熟的制管厂供货商那里,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,赊来了二十多万元的160PE耐压管,为此,夏福勇还自掏腰包垫付了三万块钱的首付款。为了将这项工作做好,村委会还提出明确要求,该引水工程在五年内出现问题,需要由施工人员自行负责修复。夏福勇毅然全身心投入到这份临时的工作中。
7组党员夏青文作为专业水管拼接工,收到村委会接管通知后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。因为是解决自己村组内的引水工程,夏青文干起活来特别卖力,为了和旱情抢时间,他又新购一台熔接机器轮流使用。他每天早上六点就到了山里干活,顶着烈日挥汗如雨,扛起暴晒后的水管,肩头都被烫掉了一层皮,坚强的汉子硬是没吭一声,轻伤不下火线,咬着牙只为能快些将清泉送到各家的水田里。夏青文说,为了尽快完工,镇水利站的工作人员也多天来到村里当帮工,只为快一些消除村里的旱情。
阮家湾8组81岁老人阮能尽因自家有一亩水田在引水工程范围内,为了抗旱他也义务投身到工程建设中,从不缺席,有时还和建设人员一起干活到夜晚。村主任夏俭河担心他身体吃不消让他不要来,但他还是每天坚持来到山里做事。邻里的乡亲都和善的笑他,说他的名字取得好,能尽的义务他都会尽力,所以才叫阮能尽。阮能尽自己笑着说,等旱情过去,今年冬天就是最好种油菜的时节,良好的引水灌溉工程能让他家在秋播后把夏天损失的补回来。
当记者来到人饮工程施工现场时,引水工程已接近尾声。夏青文拍着胸脯说今天就可以全面完成这3000多米的水管工程了,借着抗旱的机会把村组里的人饮灌溉工程完善了,心里莫名的高兴,赶上了这个节点,也让他为村组做了些让人记挂的好事。
除了灌溉,石门村的人畜饮水也在这次旱情里受损严重,多年前埋下的白色胶管多数已经破损,麦地5组村民阮长树说为了家庭用水,组里的群众不得不到两里外去挑水吃,走到家时,桶里的水多数也只剩半桶了。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挑不动,一次只能提半桶或请人帮忙。为化解旱季人畜饮水问题,村里到处寻找水源。沉坑湾10组的组长王伟、老屋殷4组的组长殷哲豪为了找到水量丰足的泉眼,身入山林多次,裤子都挂破了好几条。村里还在水量较好的牛涯山下建设了15立方的蓄水池,铺设2500米水管到村委会建立应急供水点,实招化解村民饮水难题。
8月23日,县委书记陈洪豪在石门村开展"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"活动中,了解到石门村干群一心,不等不靠、抗灾自救的行动后,给予了高度评价,现场要求相关单位为该村解决抗旱帮扶资金23万元。
在村民家中纳凉闲聊时,夏俭河满意地说道,得益于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,大家都出工出力,不计得失为家园奉献自己的能量,引水工程既可以改变4到8组靠天吃水、看天灌溉的历史,更能有效地解决石门小学200多名师生们的长期饮水短缺的难题。
石门人积极扎实地抗灾自救行动,有效解决了1700多人的饮水问题,化解4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,当地百姓欢欣鼓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