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的富水湖,百鸟戏水,千顷如画。
通山县地处富水上游,属于富水流域二级流域片区,有7个乡镇属富水库区乡镇。为了打好碧水守护战,通山县编制现代水网建设规划,筑牢水安全屏障,全力打造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的水生态环境。
冬修水利好时节,塘窝水库碧波荡。塘窝水库位于通山县通羊镇郑家坪村,是一座以灌溉为主,兼顾防洪、供水等功能的小型水库,最大库容12万立方米,建在两山间的山洼处。水库建于1962年,由群众多次自发填筑而成,运行几十年后,老化问题十分严重,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2016年,塘窝水库被纳入全省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。通过全面整修,如今的塘窝水库,面貌一新,功能齐全,安全、经济和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头活水。
▲通山县塘窝水库面貌一新
通山县大路乡石圳村富水通山段,河岸道路修葺一新,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,河道显得格外清澈。这种水清、河绿、景美的景象,得益于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工程通山河项目的实施。
“通山河系统治理项目涉及的范围是两个乡镇、6个行政村,第一期已经于去年7月份完工,河道疏浚了6.5公里,完成了浆砌石护岸4.5公里。”通山县水利和湖泊局工程建设和安全管理股股长曹俊文介绍,通过实施扩卡、疏挖、堤防加固、护岸等工程措施,沿河两岸的耕地得到了保护,也进一步减轻县城的防洪压力。
村庄从水中来,生活向水里去。走进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村,水清岸绿,道路宽敞,房前屋后整洁有序。
“户户有水塘,家家养鱼忙”的隐水村,从前结伴“赶发水”,现在结伴打鱼。“患难与共,共享其美”的传统也带动了整个乡风文明。
▲隐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
在流域综合治理等行动中,隐水村家家户户主动按规定排放生活污水,积极参与水治理截污纳管建设。
“村里村外越来越美,我们住得也更舒心了,生活也更有盼头。”一位村民说。
民之所望,政之所向。2023年2月,通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。历经14年风风雨雨,通山县三届县委、县政府接力赛跑,49万人民翘首企盼,总投资102亿元的通山抽水蓄能电站获得省发改委核准,通山人民期盼的“水库梦想”终于实现。
为加快工程建设步伐,通山县组建工作专班,集全县之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。将需要两年半才能完成的28个可行性研究专题压缩到1年时间完成,将项目可研阶段最核心的勘探平硐提前10个月开挖,节省1年工期,跑出了抽水蓄能的“通山速度”。
“2030年,通山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,在发挥抗旱保水、防洪抗洪作用的同时,年发电收入达12亿元、税收约1.5亿元,是真正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‘四梁八柱’项目。”通山县水利湖泊局局长石裕刚介绍。
下阶段,通山县将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线,有效提升支撑四化同步发展能力和水平。全县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-20年一遇,城市防洪标准达到20-50年一遇;保障水库、堤防等重要水利工程防洪安全,中型水库安全运行达标率达到100%,小型水库安全运行达标率达95%以上;保障供水和重要河库生态流量;保障生活、生产、生态等用水需求,确保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%,灌区农业灌溉保证率达75%-80%;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,通山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4%以上;数字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。
▲富水湖碧波荡漾
治水、节水、活水,通山县探索出了一条河道保护、生态建设、绿色发展的共赢之路。如今,富水湖悠悠碧水与灵动如画的生态美景交相辉映,激荡出山城独特的风情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,引领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和腾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