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 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正文

通山:一河碧水润山城

作者:云上通山 时间:2025-03-19  稿件上传:市水利和湖泊局

清晨,家住通山县大路乡塘下村村民郭志达推开家门,迎面是泛着晨光的通羊河。他沿着新修的游步道缓步而行,河面清波荡漾,两岸梅花如云,三三两两的白鹭掠过水面。“以前这儿是‘污水沟’,现在成了‘生态画廊’!”郭志达轻抚着栏杆,感慨万千。这番蜕变,源于通山县历时多年、总投资1.62亿元的通羊河系统治理工程。如今,这条贯穿县城的“母亲河”重焕生机,沿岸10万群众尽享生态福祉。

从“淤塞之痛”到“安澜之美”

通羊河段从塘下拦河坝至塘家地,贯穿通山县城,全长8公里,是通山县城的“生命线”。然而,治理前河道最窄处不足10米,水质一度恶化。每逢雨季,城区内涝频发,居民“蹚水过街”成出行常态。2022年,通山县将通羊河系统治理列为“重大民生水利工程”,誓言“还河于民、还景于城”。

治理以“水质净化、两岸绿化、堤岸亮化”为核心,累计清淤19万立方米;加固两岸河堤12公里,新建生态护坡2公里。尤为关键的是,河道上新建的三座拦河坝,既可调节水位保障行洪安全,又通过蓄水形成连续水面景观。“过去一中门口逢雨必涝,现在拦河坝配合分流管网,再未出现积水。”通羊河系统治理项目负责人金仕前介绍,工程将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,改善富水流域水生态环境。

“水清岸绿”点亮幸福生活

傍晚,河岸仿古路灯渐次亮起,木栈道上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。市民赵晏明牵着孙女漫步:“以前黑灯瞎火,现在夜景美得像画!”治理工程不仅重塑河道“筋骨”,更注入“毛细血管”——沿岸建成6公里梅花步道、10多座休闲凉亭,配套健身器材、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。数据显示,通羊河两岸日均人流量超2000人次,成为县城“打卡新地标”。

环境蝶变悄然改变居民不文明习惯。塘下村村民唐向利曾是“随手丢垃圾”的“老顽固”,如今主动加入环保志愿队:“河水这么清,谁好意思破坏?”治理后,沿岸各行政村垃圾分类覆盖率从40%跃升至95%。曾经的“垃圾滩”变身“文明赛场”,各村每月评选“环保之星”,村民争相上榜。

长效管护守护一河碧水

在通羊河橡胶坝管理中心,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监控平台巡查河道。“我们每天清理河面漂浮物,维护灯光和绿化设施。”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,通羊河实行“河长+监督员”联动机制,20名专职保洁员分段包干,确保河道长治久清。

夕阳西下,河面波光粼粼,三座拦河坝如银色琴键横卧水中。河中央的生态浮岛上,菖蒲随风轻摆,吸附着水中杂质。如今,这条承载乡愁的“母亲河”,正以碧水为墨,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。

图文:唐成  孟军  陈雄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