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s.cyol.com/articles/2024-11/25/content_8EXEY8uY.html?gid=PDE5QED9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武汉科技大学 邹逸凡 武汉大学 王颖菡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刘俞希)“我真的感觉现在的水质特别好!河边的风景美得很,生活也惬意得很!”站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红桥上俯瞰淦河,从小生长在周边的市民刘涛神情激动,连声赞叹自己“家”的变化。
“从小长在水边,吃水靠水,我们咸宁人就是骨子里亲水。”自家门口的红桥修缮以来,包括刘涛在内居住在周边的居民亲眼见证了这里一天天的变化。
“以前,这里就是肠梗阻。”咸安区水利局副局长徐一钊回忆,90年代,红桥河段的淦河河道较窄,居民都沿河居住。每逢汛期,河水泛滥,直接威胁两岸居民的生活与财产安全。
为解决这一问题,2017年,咸安区对红桥河段的沿河住宅进行了大规模拆迁行动,历时两年,将河道拓宽了四公里,几乎是修缮前的两倍,后续还为周边地区建设了更多生态空间和休闲设施。
红桥河段的治理,只是咸宁市推进“母亲河”淦河水域治理的一个缩影。2022年,为响应咸宁市“百里画廊”建设蓝图,咸安区开展了“一河两岸”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。“一河两岸”工程计划顺畅城市行洪廊道,完善防洪减灾基础设施;构建滨水步(绿)道,实现人行及骑行贯穿;建设湿地吧、嫦娥广场、烟火气、红桥魂等六个特色景观节点。
俯瞰大洲湖湿地公园。湖北大学 林芳灏/摄
这条穿城而过的母亲河,从这座城市的一道“伤疤”,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润泽40万人口的“百里画廊”。
一河两岸,新建防洪墙1646米,绿道12361米,因地制宜打造山水景观,建设口袋公园52个。在咸宁市碧桂园湿地吧,绿色步廊傍河而建,植物景观纵横交错,各种运动区、文化区随处可见。居民在此散步、骑车、锻炼,惠及近万群众。“环境好了,市民的环保意识也自然提高了。”徐一钊说。
航拍大洲湖湿地公园。湖北大学 林芳灏/摄
如画的百里长廊,上游原生态,中游现代化,下游流入斧头湖,呈现博大之美。50余座桥横跨在蜿蜒76.6公里的淦河之上,与淦水相守相望、互依互存,成为这座“千桥之乡”千百年来留下的印记。
万寿桥、白沙桥……一座座古桥在修复后焕发出新的光彩——保有岁月痕迹,却坚挺依然。在桂花镇,刘家桥静静伫立在潺潺的淦河上游,迎来送往驻足的游客,也供当地居民聚集在此,休闲聊天。刘家廊桥是一座砖木古桥,如今已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风雨雨,经过修缮和装点,依旧是刘家桥村最亮眼的一道景观。
“我们每年都会请桥梁专家来看,做一些针对性的保护措施。”刘家桥村河长刘峰介绍。
红桥是包括刘涛在内,周边居民世代的友邻。2022年,红桥修缮项目正式启动,这座百岁铁桥得以旧貌换新颜,桥面用钻孔技术拼凑出一节节火车车厢的图案,寓意红桥走过百年历史,如今更是不断前进。
两岸居民通车交通更加便利,行人穿梭来往于这座锈红色古桥所连接的两岸,串联着他们的生活。“河边新种了绿色枫树带,春天很漂亮的。那里还有新建的广场,我太太每天都来这里跳广场舞,有两三百人的规模呢!”提到河畔生活的新变化,刘涛的嘴角上扬。妻子在广场上舞蹈的同时,他就沿着河散步,看着生养自己的这片河水如今的美丽模样。
咸宁城区夜景,淦河穿城而过。湖北大学 林芳灏/摄
59岁的张济和干了4年的护河员,每天花6小时划着小船做清漂工作。“这条河现在干净太多了,我亲眼看着情况不断变好。”张济和说,“美景大家都爱看,岸上天天人来人往热闹得很,工作起来一点也不枯燥。”
如今,河畅、堤固、水清、岸绿、路通、景美,咸宁人民的“生态会客厅”正在成型,淦河这条“母亲河”正处于“百里画廊尽风光”美好愿景的实现进行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