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 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正文

全省首个!《咸宁农村供水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指南》发布!

作者:农水科 时间:2025-11-06  稿件上传:市水利和湖泊局

近日,我市正式发布《咸宁市农村供水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指南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。作为全省首个针对农村供水工程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性指导文件,该《指南》的出台标志着我市农村供水工作迈入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发展的新阶段,为全省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咸宁经验”。

2000年以来,我市扎实推进“农村人畜饮水解困”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”“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” “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工程”等,不断构建了以集中供水为主、小型分散补充的农村供水格局,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.5%。但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加速,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不一、管理模式多样、日常管护较粗放、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,尤其是偏远山区水厂设备老化、管网漏损、季节性缺水等问题,曾一度影响少数群众用水体验。

针对这些痛点难点,咸宁市水利和湖泊局联合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,在深入调研全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、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历时一年编制完成该《指南》。《指南》紧密结合咸宁丘陵、山区、平原交错的地理特征,以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、《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》、《小型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提升技术规程》等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为依据,创新性地构建了“技术标准+管理规范+应急保障”三位一体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。

在技术标准方面,《指南》对农村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、施工建设、净水工艺等关键环节制定了差异化标准。明确各地应根据区域的水源条件、用水需求、居民点分布和地形条件等,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水源、取水方式、供水规模、水厂厂址、净水工艺、输配水管网布置;在管理规范方面,进一步细化了供水单位资质管理、水质检测频率、水费收缴、工程巡查维护等内容,压实地方政府、职能部门、供水单位三方责任。在应急保障方面,确立“属地为主、快速响应、科学处置”的核心原则,明确当发生供水突发事件时,属地需第一时间启动研判机制,迅速开展先期处置,同步做好信息上报与协同联动,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用水安全,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。

下一步,我市将组织开展《指南》专题培训,推动各级供水单位全员覆盖,并适时开展实施效果评估,持续优化完善,让“放心水”稳稳流进千家万户。